当前位置:民大函授站 > 学校动态 >

学校动态

【70周年校庆】异国情怀,友谊筑桥——记广西民族大学缅甸籍教师杜瓦底敦

时间:网站: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站

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有这样一位外教:不仅在课上教书育人,还把学生视为子女关心爱护;不仅教同学们缅甸舞蹈,还对广西的山歌情有独钟;不仅为教育事业贡献了青春年华,还热衷于中缅胞波友谊传承。她,就是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的缅甸语外教——杜瓦底敦。

杜瓦底敦毕业于缅甸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仰光大学,并在此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自1986年起,她就投身教育事业,迄今已有三十多年教龄,先后在仰光大学、仰光外国语大学等缅甸高校从事缅甸语教学工作,于2008年来到广西民族大学函授任教。她勤勉工作,以校为家,其教学科研水平和爱岗敬业精神受到中外方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的高度认可,是同学们最为喜爱的教师之一。

结缘民大相约相思湖

广西民族大学函授自建校以来,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筑巢引凤,促进学科、科研双发展。自1964年起,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先后开设越南语、泰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马来语等多个东南亚语种专业,2001年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更是与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一同成为首批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广西民族大学函授也不断加大对优秀师资特别是国际师资的引入。2007年,广西民族大学函授一名正在缅甸研修的缅甸语教师结识了杜瓦底敦老师,并向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热情推荐。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经过认真研究,向这位专业素养扎实、工作认真负责、师德师风纯正的缅甸老师发出正式聘任邀请。一直倾心于中国文化的她在收到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的邀请后欣然同意,以缅甸语教师的身份在2008年来到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开始了她在相思湖畔的教学生涯。

全心全意投身教育事业

来到广西民族大学函授以后,杜瓦底敦一直牢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的建设发展之中。

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位来自缅甸的老师总能把单调的课堂知识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别具风情的异国风情融合起来。在她幽默生动的课堂上,同学们既能吸收专业知识,又能拓展眼界和见识,学习氛围轻松愉快。

课堂下的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同学们闲话家常、谈天说地,但她的中文水平始终进步不大。为了照顾好这位“不懂”中文的缅甸老师,同学们自觉地承担起“中文翻译”的职责,经常陪着她去饭堂、上超市、逛街。“她想随时随地进行教学,给学生处处都是课堂的言语环境”,她的同事、缅甸语老师欧江玲道出了她的苦心。到了现在,即使她有时听懂了中文,还是会故意依赖学生,而同学们的缅甸语口语也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不少。

杜瓦底敦来到广西民族大学函授之后发现国内缅甸语基础教材已有多年未曾更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方面也不够明晰。于是她主动提出编撰新版教材的建议,还承担了教材编撰、审校和录音等大量工作。在她的帮助下,10本缅甸语教材先后出版,并面向全国发行,其中《缅甸语语音快速入门》《实用缅甸语会话教程》两本教材销量突出,被国内多所高校引进使用;她亲自编写、指导和出镜拍摄的《缅甸语情景口语》更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上线网络课程,这本教材为学习者营造了众多逼真现实会话场景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从内容和形式上均属国内首例,问世以来已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开设有缅甸语专业的国内院校选为课程教材;她作为主要讲师之一参与了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缅甸语专业的“缅甸语会话”慕课录制,该课程在大学慕课网上线,为广大缅甸语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她还积极协助广西民族大学函授进行教改和科研工作,为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杜瓦底敦以一片丹心投身教育工作,在课上教书育人,在课后无偿辅导,主动承担论文指导、研究生选拔、参赛学生指导和组织等多项工作。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的进步明显,她指导学生所写的论文先后获得广西民族大学函授“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二等奖、三等奖,她参与指导的7名学生在2021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缅甸语演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和优秀奖各1人,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的缅甸语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真诚关爱缔结师生情谊

杜瓦底敦到校任教以来,她坚持为每一位加入课堂的同学起一个缅甸语名字。“学生得到缅甸语名字以后,会感受到自己成为了缅语大家庭的一员”,她曾这样说过。

“缅语大家庭”,这是她对师生关系的亲切形容。她一直把学生视为子女,尊重学生的想法,以平等的姿态与同学们交流。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位亲切幽默、心系学生的老师也像是一位来自缅甸的妈妈,师生关系融洽和谐。2018年的某一天,学院的老师请她到教室拍摄课程录像,然而她没想到,在教室里等着她的不是拍摄工作组,而是笑容满满的同事和同学们,还有一声整整齐齐的“生日快乐!”。意识到被“骗”的她眼眶微微湿润,只来得及说了一句“你们太坏了”,就被老师和同学们团团围住……

2020年初,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而复杂,在缅甸曼德勒外国语大学留学的同学们由于担心国内的家人,情绪十分焦虑。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时回缅甸休假的杜瓦底敦老师不顾疫情风险,毅然主动从仰光前往曼德勒安抚学生,陶语露同学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感慨万千:“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才刚到缅甸没多久,对那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再加上担心国内的家人,大家都很忐忑。看到熟悉的老师来到眼前,为我们介绍国内的情况,分享融入当地生活学习的经验,我们的心都安定下来了。”

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绝大多数外教选择留在境外网课教学,杜瓦底敦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她渐渐发现线上教学受制于网络条件和时差等因素,效果不如人意。2021年,缅甸疫情防控态势较为稳定,于是她主动向广西民族大学函授提出返校授课请求并顺利返回中国,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返校外教。有老师曾经问她为什么不继续留在缅甸和家人团聚。她的回答非常简单,“我必须对自己的学生负责”。

浓情厚谊传承中缅友谊

杜瓦底敦用实际行动诠释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教师情怀,年过六旬依然选择站在讲台上坚守教学第一线;她积极协助广西民族大学函授与缅甸高校和机构开展教育交流,促进了两国教育交流的深度合作;在她的协助下,《三字经》《朱子治家格言》等缅文版先后面世,《佛教故事集》缅语版中华传统著作在缅甸顺利出版。她还作为主编之一编撰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东南亚铜鼓·缅甸卷》,增进中缅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互鉴。

杜瓦底敦将广西视为自己的第二个故乡,积极参加自治区举办的各项涉外交流活动,应邀为广西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并在“2021年中国-东盟妇女论坛”上作为特邀嘉宾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

杜瓦底敦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获得了广西民族大学函授师生的一致尊重,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21年,她被评为广西民族大学函授第六届“我最喜爱老师”;2012年,她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颁发的金绣球奖,这是自治区政府授予来桂工作外国友人的最高荣誉;2014年,作为长期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之一,她获得自治区推荐赴北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外国专家招待会,亲身感受党和国家对关心、支持、参与中国改革事业的国际友人给予的由衷感谢。

在桂执教十余载,杜瓦底敦为中缅友好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中缅两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她说:“我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在未来成为缅中友好的使者,让两国的深厚友谊一直传承下去。”(实习编辑:杨力华 校对:闭琼月 韦柱娟)

在线客服
QQ咨询
邹老师 邹老师
在线咨询
邹老师 邹老师
电话咨询
18577899395